孟秀芳
又是一年元宵節(jié),記憶把我?guī)Щ亓耸昵澳莻元宵之夜。那年,那盞燈,那女孩,我仍然無法忘卻。
夜深了,縣城大街上的人漸漸少了。世紀(jì)廣場的東南角,一個賣燈籠的小女孩兒還在等待著她的顧客,那手工制做的燈盞,雖然還算精巧,但畢竟不如電光燈那樣盡如人意。女孩兒的生意很清淡,她緊裹著一件顏色模糊的上衣,凝望著紅蠟燭跳動的火苗,很像一幅靜美的畫——終于等來了,一個嚷著要買燈的小男孩兒,牽著媽媽的手,走了過來。
“這燈多少錢一盞?”男孩媽媽拗不過孩子,不大情愿地問。
“阿姨,這燈是我自己動手制作的,你看這活兒多精細,五塊錢一盞,不貴吧!”賣燈的女孩,一邊用手仔細指點著自己的花燈籠,一邊認真地向我推銷著。
小男孩兒早已抱住了一盞花燈,仰起小臉,沖著媽媽一個勁兒的嚷嚷:“媽媽,我就要這一只,別的小朋友早就有燈了。我就要這一只!”
男孩媽媽有點犯難。“這燈能不能便宜點,三元錢怎樣?”她的目光從孩子臉上游離到女孩面前,聲音很低的還著價兒,臉上掠過一絲讓人難以覺察的傷感。
“阿姨,我這個價兒已經(jīng)不掙錢了,我一天才糊一盞燈呢!大過年的,我只是想早點賣完回去,誰知道一晚上才賣了三盞,媽媽還在等我回去喂飯呢——她在床上躺了三年多了!迸⑦@番話,讓男孩媽媽再也不好去討價還價兒了。
望著孩子手里的花燈,男孩媽媽用手不經(jīng)意的擦了下雙眼。她要孩子把燈放下,說:“聽媽媽的話,咱們今天不買了!你要是疼奶奶就不要買燈了,你要花燈,奶奶就沒錢吃藥了……”
孩子哭了起來。
“小弟弟,別哭了。這燈我不賣了,我是姐姐,我送給你好不好!”小女孩兒突然說,“阿姨,這燈,就當(dāng)我送給弟弟的新年禮物吧!”
男孩媽媽先是拒絕,后是不停地感謝。她握住女孩兒的手——女孩的手凍得冰涼,還脹得像面包一樣。男孩媽媽說:“閨女,這么冷的天,你也不容易,俺不能白要你的燈,要不是俺家里有臥病在床的老人,要不是我和孩子他爸都下了崗,我也不會給你討價還價的。我兜里就這三元錢了,你就收下吧!看你這手都凍成瘡了!
說罷,男孩媽媽把三塊錢塞到女孩手里,領(lǐng)著小男孩兒匆匆走了。
那個男孩媽媽就是我。
如今,十幾年過去了,每年元宵節(jié)我都會來到廣場的東南角,可我再也沒有見到過那個女孩。
那是怎樣的一盞燈啊,那盞燈里分明閃爍著善良美好,閃爍著人間真情!
(作者現(xiàn)供職曲周縣南里岳鄉(xiāng)政府)